当前位置:主页 > 仪器原理

显微镜的原理?

时间:2024-05-06 16: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0次

一、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显微镜要经过凸透镜两次成像,第一次物体介于物镜的一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实像位于目镜焦点或者焦点之内,被再次放大,形成了倒立放大的虚像。

二、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原理: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物镜的凸透镜焦距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反光镜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反光镜一般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使用;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可汇聚光线。

电子显微镜原理: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邻两点的最小间距来表示。20世纪70年代,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3纳米(人眼的分辨本领约为0.1毫米)。现在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直接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三、儿童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是人类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可能是一个叫做札恰里亚斯·詹森的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安东尼·凡·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显微镜走出了实验室,走进了家庭,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好帮手,就衍生出了儿童显微镜。

用途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对科学的探索越来越得到重视。显微镜将会得到普及。主要用途如下:

儿童显微镜

1.观察生物切片、动植物细胞、手上的细菌等。

2.有些儿童显微镜(如爱科学显微镜)还具有体视显微镜的功能,可观察植物花朵、金属钻石、昆虫等。

3.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4.还能在家庭中充当家庭医生的作用,可以检查尿液、血液。

工作原理

显微镜的光学成像(几何成像)原理

显微镜之所以能将被检物体进行放大,是通过透镜来实现的。单透镜成像具有像差,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因此显微镜的主要光学部件都由透镜组合而成。从透镜的性能可知,只有凸透镜才能起放大作用,而凹透镜不行。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虽都由透镜组合而成,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为便于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原理,简要说明一下凸透镜的5种成像规律:

(1)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外时,则在像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形成缩小的倒立实像;

(2)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上时,则在像方二倍焦距上形成同样大小的倒立实像;

(3)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时,则在像方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

(4)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上时,则像方不能成像;

(5)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以内时,则像方也无像的形成,而在透镜物方的同侧比物体远的位置形成放大的直立虚像。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就是利用上述(3)和(5)的规律把物体放大的。当物体处在物镜前 F-2F(F为物方焦距)之间,则在物镜像方的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在显微镜的设计上,将此像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F1之内,使物镜所放大的第一次像(中间像),又被目镜再一次放大,最终在目镜的物方(中间像的同侧)、人眼的明视距离(250mm)处形成放大的直立(相对中间像而言)虚像。因此,当我们在镜检时,通过目镜(不另加转换棱镜)看到的像于原物体的像,方向相反。

四、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1、显微镜的原理为: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物镜的凸透镜焦距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五、体视显微镜与复式显微镜的原理?

体视显微镜又称立体显微镜或解剖显微镜,是一种具有正象立体感的目视仪器。工作原理是:由一个共用的初级物镜,对物体成象后的两光束被两组中间物镜即变焦镜分开,并组成一定的角度称为体视角(一般为12度--15度),再经各自的目镜成像,它的倍率变化是由改变中间镜组之间的距离而获得,利用双通道光路,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夹角,为左右两眼提供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因此又称为"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

六、图片放大会失真,显微镜成像就不会,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说图片放大会失真?你是如何定义“失真”概念的?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光路是:一个物镜,负责成像,另一个目镜,负责将前者的像进一步放大

显微镜的物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 将物体形成一个实像。然后把目镜放在(其焦点位于)成实像的位置。显微镜的物距处于物镜的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如此一来,物镜成的是放大的倒立实像,起到了第一次放大作用(投影仪的同样道理)。而目镜就是一个普通的放大镜,起到第二次放大作用。

七、质子显微镜原理?

工作原理,是将质子加速到16亿电子伏特,速度相当于0.9倍光速,然后把质子束当成“子弹”,去轰击原子系数很高的重金属靶,金属靶的原子核被撞击产生中子,再射向样品,科学家通过围绕样品的谱仪收集被散射的中子,从而可精确反推出样品的物质结构。

八、量子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带有的超高灵敏度的直接探测器能记录组织深层最细微的内部结构。多达7个的外置通道以及光谱拆分软件充分支持多色的多光子实验。

再结合高速12kHz扫描头和最大扫描视野,将轴向位移减至最小,有效地收集来自深层组织的微弱光子,使图像更明亮,将对标本的光毒性减至最小。

九、相位显微镜原理?

原理: (1)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动 90°,并且吸收减弱光的强度,在物镜后焦平面的适当位置装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须确保亮度,为使衍射光的影响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环形状。 

  (2) 相位环(环状光圈)是根据每种物镜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用转盘器更换。 

  (3) 单色滤光镜系用中心波长546nm(毫微米)的绿色滤光镜。通常是用单色滤光镜入观察。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长,移动90°看直接光的相位。当需要特定波长时,须选择适当的滤光镜,滤光镜插入后对比度就提高。此外,相位环形缝的中心,须调整到正确方位后方能操作,对中望远镜就是起这个作用部件。

十、显微镜成像原理?

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

显微镜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

Copyright © 2024 温变仪器 滇ICP备2024020316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