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仪器原理

干簧管液位计工作原理?

时间:2024-09-20 20:45|来源:未知|作者:温变仪器|点击:0次

一、干簧管液位计工作原理?

干簧管液位计是根据磁极耦合原理、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等原理巧妙地结合机械传动的特性而开发研制的一种专门用于液位测量的装置。

干簧管通常由两个软磁性材料做成的、无磁时断开的金属簧片触点,有的还有第三个作为常闭触点的簧片。干簧管液位计是以磁浮子为测量元件,磁钢驱动翻柱显示,无需能源。适用于低温到高温、真空到高压等各种环境。它是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的理想液位测量产品。

二、干簧管液位计电路原理?

干簧管液位计是根据磁极耦合原理、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等原理巧妙地结合机械传动的特性而开发研制的一种专门用于液位测量的装置。

干簧管通常由两个软磁性材料做成的、无磁时断开的金属簧片触点,有的还有第三个作为常闭触点的簧片。干簧管液位计是以磁浮子为测量元件,磁钢驱动翻柱显示,无需能源。

三、干簧管变送器工作原理?

利用磁场信号来控制的一种线路开关元件,无磁断开,玻璃管易碎。用于翻盖或滑盖开关的开关检测,如检测到手机已合上翻盖,软件会关闭被翻盖盖住的功能,如键盘等。也可用菜单设置成翻盖打开接听,合上挂线功能。如干簧失效上述功能失灵。

四、干簧管液位计怎么接线?

1、将双色液压计法兰和容器法兰夹上密封垫联接好,拧紧螺栓。

2、打开传感器排污法兰、放进浮子。注意:浮子磁钢一端向上,不能倒置。

3、在传感器排污法兰下,安装一个DN15阀门,并和原液位计排污管路连通。

5、先打开上阀,然后慢慢打开下阀,特别是该液位计用在压力较高的场合,缓慢地注入压力,避免浮子突然受压损坏,使介质渐渐流入传感器,观察液位的显示,由红变绿逐个转换。

4、连通电源,输入AC36V电源(或是直径插入AC220V电源),将液位计调整到便于观察的方位。

6、排污、上水,观察水位显示、高、低水位报警正不正常,如果无异常现象,就能投入使用了。

五、干簧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工作原理

干簧管又称簧片开关或磁簧开关,它是由WesternElectric 公司在1940 年发明的一种气密式密封的磁控机械开关,可以作为磁接近开关或者继电器使用,比一般机械开关体积小、速度高、工作寿命长,与电子开关相比,它又有抗负载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工作可靠性很高。干簧管的结构一般是,具体干簧管内部由一对由磁性材料制造的弹性磁簧组成,磁簧密封于充有惰性气体的玻璃管中,磁簧端面互迭,但留有一条细间隙。磁簧端面触点镀有一层贵金属铑或钌,使开关性能稳定并延长使用寿命。

六、常开式干簧管工作原理?

在通过永久磁铁或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时,外加的磁场使两片簧片端点位置附近产生不同的极性,当磁力超过簧片本身的弹力时,这两片簧片会吸合导通电路;当磁场减弱或消失后,干簧片由于本身的弹性而释放,触面就会分开从而打开电路。常开模式下,当有磁铁靠近干簧开关时(反之亦然)干簧片就会关闭,将磁铁移开后干簧片就会重新打开。

七、数字液位计工作原理?

数显水位控制器的传感器垂直安装于被测液体中,在液体浮力的作用下,内部带有磁钢的浮球,随液位变化而产生位移。

磁钢的磁场作用于传感器检测管内的湿(干)簧管,使其触点吸合或断开,形成传感器输出阻值的变化。

通过显示表将阻值的变化转换成相对应的LED发光二极管亮熄,从而模拟出被测液位的高低变化,当液位在两湿(干)簧管之间时不吸合,显示表保持上一位置,直到下一湿(干)簧管动作,保证其不出现暗区。

八、液位计探棒工作原理?

答:液位探针的工作原理是:

以内胆作为阴极,在内胆中间悬空的叫阳极。内胆有水,水导电,水位上涨,然后水接触到阳极,这样阴阳极就成了通路了,然后就有信号了。

九、压力液位计工作原理?

静压液位计是一种测量液位的压力传感器。

静压测量的原理:

当液位变送器投入到被测液体中某一深度时,传感器迎液面受到的压力公式为:Ρ = ρ .g.H + Po

式中:

P :变送器迎液面所受压力

ρ:被测液体密度

g :当地重力加速度

Po :液面上大气压

H :变送器投入液体的深度

通过导气不锈钢将液体的压力引入到传感器的正压腔,再将液面上的大气压 Po 与传感器的负压腔相连,以抵消传感器背面的 Po ,使传感器测得压力为:ρ .g.H ,显然 , 通过测取压力 P ,可以得到液位深度。

十、上下液位计工作原理?

液位计就是一端连接一个浮子,另一端连接一个滑动电阻.浮子会随着液面的高度起落而带动电阻滑动,产生大小不一的电压.将电阻的两端接上电压表就可能精确的显示出液面的高度了.液位计就是一端连接一个浮子,另一端连接一个滑动电阻.浮子会随着液面的高度起落而带动电阻滑动,产生大小不一的电压.将电阻的两端接上电压表就可能精确的显示出液面的高度了.

Copyright © 2024 温变仪器 滇ICP备2024020316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