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率有分全反射率和漫反射率,全反射率指包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占光量的百分比,一般铝材全反射率只有80%,漫反射率20%左右,其余则全部是镜面反射
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是指光(入射光)投向物体时,其表面反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值。
反射系数受入射光的投射角度、强度、波长、物体表面材料的性质以及反射光的测量角度等因素影响。1931年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规定,在入射光的投射角度为45度的情况下,用入射光的强度与此时测得的垂直于客体表面的反射光的强度之比得到的系数值,称为扩散反射系数。一般来讲,在颜色系列中,黑色的反射系数较小,为0.03;白色的反射系数较大,为0.8。
扩展资料:
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reflection/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当电磁波由一个磁导率为μ1、介电常数为ε1的均匀介质,进入另一个具有磁导率为μ2、介电常数为ε2的均匀介质时,一部分电磁波在界面上被反射回来,另一分电磁波则透射过去。反射波与透射波的振幅同入射波振幅之比,分别称之为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
斜入射的情况下,利用光学的反射和折射公式极为方便。但是,在平面波对平面边界垂直人射的情况下,例如在传输线、波导及某些自由波的情形,波阻抗和特性阻抗的概念是有用的。
SWR=R/r=(1+K)/(1-K)
反射系数K=(R-r)/(R+r)
(K为负值时表明相位相反)
式中R和r分别是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当两个阻抗数值一样时,即达到完全匹配,反射系数K等于0
反射系数拼音这样读如下:反(fǎn)射(shè)系(xì)数(shù)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反射系数,是指光(入射光)投向物体时,其表面反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值。受入射光的投射角度、强度、波长、物体表面材料的性质以及反射光的测量角度等因素影响。
反射系数计算公式:
U反/U入 = (R2-R1)/(R2+R1)
反射光振幅与入射光振幅的比值,其数值多以百分数表示。反射系数的平方称为反射率。
在电磁波在介质界面的传播中,透射率为T=1—R
逆反射系数是检测各种逆反射材料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镜子在玻璃背面是银色的。之所以是银,是因为银在所有材料中具有最高的可见光反射率。
银的可见光反射率约为92%。
镜子的反射系数是由玻璃的透射率和金属膜的反射率共同决定的,一般镜子的反射率都在90%左右。用途特殊的镜子,如实验室中的一些反射镜,反射率能达到95%以上,甚至99.9%,但是绝对无法达到100%。
铝箔还具有良好的反光性,铝箔的表面月光亮平整,反光性能越强!
铝原料的纯度对铝箔的反射率有明显影响。铝箔中有杂质时,会发生杂质散射而使其辐射吸收增加。要获得高反射率的铝箔,纯度应不小于99.6%。
由于铝箱轧辊表面光洁度不同,铝箔的光反射率也不同。当铝箔表面比较粗糙时,反射率受照射光线波长的影响明显,总的趋向是随波长的增加反射率提高,当光线波长为6505m时反射率最高。但是,单面光的铝箔,暗面的反射率随光线波长的增加而下降。有趣的是,当照射光倾斜10“从纵向照射时,暗面的反射率比光面的高。
当光线从横向照射单面光的铝箔时,光面的反射率比暗面的高。对于光面铝箔来说,横向的反射率比纵向的约高10% ,铝箔对光的反射能力特别强,其对光的反射率与铝箔的纯度、平整度、表面粗糙度、热射线波长等因素有关。
随着铝箔纯度的增加与热射线波长的增大,铝箱对光的反射率增大,随着平整度的降低与表面粗糙度的增大铝箔对光的反射率降低。
在可见光波长0. 38 -0.765m范围内,反射率可达70%一80%在红外线波长0.76一505m范围内反射率可达75%一100%
铝箔对光的反射能力特别强,其对光的反射率与铝箔的纯度、平整度、表面粗糙度、热射线波长等因素有关。随着铝箔纯度的增加与热射线波长的增大,铝箔对光的反射率增大,随着平整度的降低与表面粗糙度的增大,铝箔对光的反射率降低。
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是指光(入射光)投向物体时,其表面反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值。
受入射光的投射角度、强度、波长、物体表面材料的性质以及反射光的测量角度等因素影响。1931年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规定,在入射光的投射角度为45度的情况下,用入射光的强度与此时测得的垂直于客体表面的反射光的强度之比得到的系数值,称为扩散反射系数。
一般来讲,在颜色系列中,黑色的反射系数较小,为0.03;白色的反射系数较大,为0.8。
逆反射系数是检测各种逆反射材料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国家标准GB/T18833-2002《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技术条件》,交通行业标准(JT/T279-2004),《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将各种逆反射材料定为五个等级,作为各级公路交通标志板的设计依据。
Copyright © 2024 温变仪器 滇ICP备2024020316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