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多肉有两年了,期间也养死过一些,但大部分都成活了。
种多肉之前多肉需要晾根一两天,根部用多菌灵消毒,生根水浸泡。选盆最好选透气性好的,泥土最好是多肉专用土。因为多肉根系发达,一般的土容易板结。营养土中加入适量的多菌灵搅拌均匀,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虫害。盆底最好垫一些大颗的陶粒,陶粒吸水性强,这样土不容易积水,多肉才不容易烂根。种好后放在通风好,光照充足的地方。
要分清多肉的属性,大部分多肉都是喜欢阳光的。但是夏天太热的时候要把多肉搬到阴凉处,也要少浇水。多肉比较耐旱,多肉浇水要见干见湿。意思就是土表面干的时候再浇,浇水要浇透彻。 隔一段时间要施肥,这样才能长得好。
简单来说,多肉要想避免虫害,要做好消毒、通风,光照要足。盆、土选用透水性强的。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处理。
是害虫及土地污染环境污染对作物的影响(如作物传染性的各类病菌)
真菌性病害
黄瓜真菌性病害发病率高,为害严重。病害发生后,黄瓜植株出现组织坏死、腐烂等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病害。
①猝倒病
由德里腐霉侵染引起,一般在苗期发病,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生,可导致烂种、烂芽以及幼苗根茎部受到重创而猝倒。
②根腐病
由甜瓜疫霉、尖镰孢、茄腐镰孢侵染引起,在黄瓜苗期与成株期内都会发生,可导致黄瓜根茎呈浅褐色腐烂状态,从而阻碍黄瓜的正常生长。
③霜霉病
由古巴假霜霉菌(感染引起,可发生在黄瓜生育期的任何阶段。主要为害黄瓜叶片,使其出现不规则黄斑并且逐渐干枯,湿度较大时病斑处产生颜色发黑的霉层,严重时所有病斑连片,整片叶片全部枯萎,俗称为“跑马干”。
④白粉病
病原菌为白粉菌属二孢白粉菌和单丝壳属单丝壳菌。苗期至结瓜期都可发生,但是易在生长后期或者植株衰弱时染病。该病害主要为害黄瓜叶片,使其黄化及组织衰老,但是此症状也会出现在茎和果实上。
⑤枯萎病
该病害由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引起,在黄瓜苗期至结果期都可能发生。高温情况下,发病初期的苗子出现倒伏现象,傍晚温度降低恢复正常,病情加重则会彻底枯黄萎蔫,茎秆腐烂猝倒。
细菌性病害
棚室黄瓜种植环境较为封闭,内部温度较高为细菌病害提供了适宜的发病条件,主要为害叶片,容易导致黄瓜组织坏死、腐烂甚至出现细菌溢脓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病害。
①细菌性缘枯病
在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生,经叶缘气孔、伤口直接侵入而发病,主要为害叶、果实、茎。叶片最易染病,先产生不规则状棕色水浸点再发展形成褐色点状病斑,最终可能会扩散到叶片中部形成大型水浸状病斑,使叶片因营养吸收受阻而坏死。
②细菌性角斑病
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顶部的水珠聚集落下后可重复传播,侵染叶片、果实、茎。侵染初期叶片正面会出现一个淡棕色的多角形水浸状斑点,之后斑点面积逐步增加扩大变为灰白色,脱落成孔。病菌侵入果实中,轻则可能导致果实干裂、腐烂,重则扩展至果实内部导致种子带菌。
③细菌性叶枯病
温度高、湿度大时发生严重,通过侵染叶片气孔及伤口进行传播,集中发生在黄瓜植株中下部功能叶。侵染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斑点并且叶片边缘开始褪绿,随着病害加重,病斑颜色逐渐变为褐色,最终叶片干枯死亡。
④细菌性圆斑病
属于高温高湿性病害,通过侵染叶片气孔或伤口发病。与叶枯病不同之处是侵染黄瓜叶片后,病斑先黄化后透明且变薄,菌脓在湿度大时不明显
病毒性病害
黄瓜种植范围广,种植品种多,成为很多植物病毒的寄主。病毒变异速度快并通过不同形式侵染寄主植物,致其减产甚至整株死亡。侵染我国黄瓜的瓜类病毒性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瓜类褪绿黄化病毒
通过烟粉虱以半持久方式在寄主植物之间快速传播,引起黄瓜叶片除叶脉以外的区域褪绿黄化,植株轻微矮缩,由下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新叶无症状。
②小西葫芦绿斑驳花叶病毒通过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也可通过叶片相互接触或者人为活动进行机械传播。
可对植物造成系统性破坏,具体表现为:叶片出现环形褪绿斑、局部畸形坏死,果实畸形,口感僵硬味苦,黄瓜产量降低,商品价值下降。
③黄瓜花叶病毒可在多年生寄主植物上越冬并在来年侵染不同寄主植物,通过蚜虫以非持久性的传毒途径或机械摩擦等传播。
主要侵染黄瓜叶片,染病后的子叶会逐渐枯萎或者发黄,幼叶为深绿和浅绿相间的小花叶状并且褶皱增厚,情况严重则出现逆向反卷。茎节畸形,出现不同程度的伸长或缩短,可随叶片一起枯萎;果实出现绿色花斑且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凸起。
④黄瓜绿斑花叶病毒主要通过种子、土壤以及其他毒株的枝叶传播,分为常见的绿斑花叶染病和黄斑花叶染病2种。
染病初期的子叶呈亮绿与深淡的暗绿相间斑驳,病斑部位突然隆起后产生瘤状物,严重时会使植株的叶片扭曲缩小,从而导致植株整体矮化,果实也产生瘤状物成为畸形瓜,产量降低并且口感下降。
2 黄瓜病害综合防治
实际生产中解决黄瓜病害问题应先预防再防治,运用综合防治手段避免病害发生,只有理清病害发病原因,精准识别病害症状才能对症下药,控制病害。
农业防治
种植前尽可能选取抗病丰产品种,培育无毒苗。种植时地势最好选择高处、向阳、排水好的地块;种植期间及时清理作物周边的杂草,并对温棚进行清洁,减少病源;适当施用有机肥,黄瓜理论最高产量的有机肥施用量为23.56 t/h㎡,与20 cm左右厚度的表层土充分混匀;控制栽培株距,保证黄瓜合理的种植密度,株距可保持在25 cm左右,行距保持在50 cm左右;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有效降低土壤中细菌、真菌数量,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多肉植物自古以来就是受到许多植物爱好者的喜爱,其独特的外观和简单的养护方式使其成为理想的室内植物。然而,多肉植物也会受到一些病害的侵袭,其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就是蚧壳虫病害。在本篇博客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多肉植物蚧壳虫病害防治的专业技巧。
蚧壳虫是一种常见的多肉植物害虫,其为植物体表寄生的小型昆虫。它们常常形成坚硬的外壳,被称为蚧壳,以此保护自己。蚧壳虫以植物体汁液为食,它们通过在多肉植物叶片和茎部上吸食汁液而引起植物死亡。蚧壳虫病害通常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黄甚至死亡。
1. 早期发现和定期检查:
及早发现蚧壳虫病害是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定期检查多肉植物的叶片和茎部,特别是植物的隐蔽部位。如果发现蚧壳虫的存在,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2. 手动清除蚧壳:
一旦发现蚧壳虫,您可以使用棉签或细毛刷轻轻清除它们。小面积的感染可以通过手动清除蚧壳来控制病害的扩散。
3. 使用肥皂水清洗:
肥皂水是一种对付蚧壳虫病害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将适量的中性肥皂溶解在温水中,然后用喷壶喷洒在受虫害的植物上。肥皂中的成分可以破坏蚧壳虫的外壳,从而导致其死亡。
4. 使用杀虫剂:
如果手动清除和肥皂水清洗无法有效控制蚧壳虫病害,可以考虑使用杀虫剂。选择对多肉植物安全且有效的杀虫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洒。在使用杀虫剂时,要注意保护您自己和室内环境的安全。
5.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一些多肉植物容易感染蚧壳虫病害是因为它们生长在不适宜的环境中。确保多肉植物处于充足光照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并避免植物受到过多的湿度和水分。
除了采取上述的防治措施,以下是一些预防蚧壳虫病害的专业技巧:
1. 植物隔离:新买回的多肉植物可能会携带病虫害,因此在将其与其他植物放在一起之前,应该先进行隔离。观察隔离的植物是否有任何虫害和病害,然后再将其放入家中的植物集合。
2. 细心观察:多肉植物的病虫害问题往往是在早期阶段发现并处理的。因此,保持对多肉植物的细心观察是关键。注意任何叶片的变色、畸形和蚧壳虫的存在。
3. 保持良好的植物健康:健康的植物更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提供足够的阳光、适当的温度和合适的灌溉,以保持植物的健康和抵抗力。
4. 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改善植物的土壤质量和养分供应,从而增强植物的免疫力。选择适合多肉植物的有机肥料,并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施肥。
蚧壳虫病害是多肉植物养护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过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您可以保持多肉植物的健康和美观。希望本文提供的技巧对您有所帮助,让您的多肉植物远离蚧壳虫病害的困扰。
在8月份,多肉植物常常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其中包括蚜虫、白粉病、黑斑病和根腐病等。
蚜虫会吸取多肉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卷曲和萎缩。
白粉病会在叶片上形成白色粉末状的霉菌,导致叶片变黄、弯曲和脱落。
黑斑病会在叶片上形成黑色斑点,最终导致叶片枯萎。根腐病则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部腐烂,植物无法吸收养分而死亡。因此,在8月份要注意多肉植物的防治工作,及时清除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烟丝
烟丝水同样能够杀死蚜虫,而且效果也非常明显。首先我们将香烟中的烟丝剥离出来,4到5根香烟即可。将喷水壶清洗干净,把烟丝放在喷水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两天左右的时间即可。
2、酒精
用无菌棉签蘸取75%的酒精,擦拭被病虫害侵染的叶片,然后放置在通风的位置养护 每隔两天擦一遍。
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五个亚门。
1:鞭毛菌亚门绵霉菌,腐霉菌,疫霉菌,霜霉菌。
2:接合菌亚门大多腐生,引起作物病害的只有少数几种。如根霉菌引起甘薯软腐病。3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白粉病),球壳菌(甘薯黑斑病,谷类赤霉病,麦角病),核盘菌(菌核病,褐腐病)。4担子菌亚门黑粉菌,锈菌。5半知菌亚门丛梗孢菌(稻瘟病菌,玉米大小斑半菌等),黑盘孢菌(炭疽病菌等),球壳孢属(棉花褐斑病菌,芝麻茎枯病菌等),无孢菌(棉花立枯病菌等)。
在农业病害中主要有三种病害类型,分别是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
1.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2.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俗话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农药也是一样,不同药剂防治不同病虫害。从大类说,大多数杀虫剂不能治病,大多数杀菌剂也不能杀虫。石硫合剂能兼治多种作物的锈病、白粉病和叶螨、锈壁虱,但终归是少数。归属于杀菌剂的药剂也不能通杀真菌和细菌。如使用量较大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三唑醇等,只杀真菌,不杀细菌。能专杀细菌的药剂为数不多,包括72%农用硫酸链霉素、88%土霉素盐酸盐可溶性粉剂、叶枯唑(川化-018)、克菌壮等。能兼治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药剂主要是含铜杀菌剂,包括氢氧化铜、王铜、络氨铜、琥胶肥酸铜、噻菌铜等以及中生菌素、浸种灵(二硫氰基甲烷)等。能够兼治多种真菌、细菌、病毒病害病的药剂,如二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低聚D-氨基葡萄糖等,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要提醒农民朋友,一要了解什么药能治什么病,二要准确区分病害的种类。
田间可以依据以下几点区分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
由于两种病菌的致病方式不同,表现的症状有很大差别。细菌侵入植物以后,只生活在细胞间,破坏细胞壁,使细胞内物质外渗并充满细胞间隙,因此病斑边缘就会呈油浸状或水浸状,背对阳光时半透明。同样是腐烂,细菌造成的腐烂湿度大,软且常散发臭味;真菌造成的腐烂有的干,有的湿,有衣物发霉的味道或发酵的味道。
由于两种病菌的结构和传播体不同,所表现的病征也就不同。真菌菌体呈丝状,在体内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多数都要在病部表面形成一些特殊的结构并产生一些传播体,因此形成真菌病害特有的霉层、粉状物、锈状物、小黑点、小黑粒等;而细菌是一些单细胞生物,病斑在湿润条件下,能够产生亮黄色小珠子,是细菌的菌脓,干后形成胶粒或菌胶片。细菌性青枯病和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都造成植物的维管束变褐,但细菌性青枯病病茎横切面上可以溢出污白色菌脓。
由于两种病菌传播途径或侵染方式不同,田间分布特征也有所不同。细菌不能直接从植物表皮侵入,所以伤口和水是病害流行的重要条件,水稻白叶枯病经常在暴风雨后暴发成灾,大白菜软腐病的分布和灌溉水有密切关系。而真菌病害常表现出气流传播、种子传播、病残体传播的特征。(中化化肥公司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肖悦岩)
Copyright © 2024 温变仪器 滇ICP备2024020316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