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仪器原理

图像编码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时间:2024-04-23 11:39|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0次

一、图像编码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编码器是将信号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编码器主要是由码盘(圆光栅、指示光栅)、机体、发光器件、感光器件等部件组成。 圆光栅是由涂膜在透明材料或刻画在金属材料上的成放射状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组成的。一个相邻条纹间距称为一个栅节,光栅整周栅节数就是编码器的脉冲数(分辨率)。 指示光栅是一片固定不动的,但窗口条纹刻线同圆光栅条纹刻线完全相同的光栅片。机体是装配圆光栅,指示光栅等部件的载体。发光器件一般是红外发光管。感光器件是高频光敏元件;一般有硅光电池和光敏三极管。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

二、回转编码器工作原理?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三、转速编码器工作原理?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

四、角度编码器工作原理?

分为单路输出和双路输出两种。技术参数主要有每转脉冲数(几十个到几千个都有),和供电电压等。

单路输出是指旋转编码器的输出是一组脉冲,而双路输出的旋转编码器输出两组相位差90度的脉冲,通过这两组脉冲不仅可以测量转速,还可以判断旋转的方向

五、电容编码器工作原理?

电容式编码器通过测量调制旋转电场的原理测量单圈绝对角度,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角度测量。

通过发射电极发送载波信号,运动的金属转盘或者运动的介质转盘调制空间电场并反射回差分接收电极后,对信号进行调理并经 ADC 采样后,利用 FPGA 进行同步解调并实时地解算出角度值。

六、位置编码器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是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

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七、a b编码器工作原理?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是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

扩展资料

编码器一般分为增量型与绝对型,它们存着最大的区别:在增量编码器的情况下,位置是从零位标记开始计算的脉冲数量确定的,而绝对型编码器的位置是由输出代码的读数确定的。在一圈里,每个位置的输出代码的读数是唯一的。

因此,当电源断开时,绝对型编码器并不与实际的位置分离。如果电源再次接通,那么位置读数仍是当前的,有效的;不像增量编码器那样,必须去寻找零位标记。

编码器的厂家生产的系列都很全,一般都是专用的,如电梯专用型编码器、机床专用编码器、伺服电机专用型编码器等,并且编码器都是智能型的,有各种并行接口可以与其它设备通讯。

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前者成为码盘,后者称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采用电刷输出,一电刷接触导电区或绝缘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非接触式的接受敏感元件是光敏元件或磁敏元件,采用光敏元件时以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

八、伺服编码器工作原理?

原理是这样的,伺服驱动器控制电机转一定的距离,由固定在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已转动的距离,驱动器根据编码器的反馈再来调整距离,就是闭环反馈系统。

而PLC编程控制伺服的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欧姆龙的可以编程根据转动距离计算输出脉冲,直接由脉冲控制伺服动作。

比如西门子的可以直接组态设置每转距离,只需在程序中设置距离,由组态自动根据距离输出对应的脉冲数。

现在还有总线伺服驱动器,通过通讯通知伺服驱动转动一定的脉冲或距离;或者PLC仅控制伺服转速,通过把编码器值反馈到PLC,将PLC放入反馈系统中,进行控制。

九、mini编码器工作原理?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它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与齿轮条或螺旋丝杠结合在一起,也可用于测量直线位移。

十、ssi编码器工作原理?

无数据传输时,时钟和数据信号处于一个高逻辑电平状态,单稳(态)电路不工作。

1.时钟信号的第一个下降沿,单稳(态)电路被激活,并行/串行转换器上的数据存储到转换寄存器里。(存储数据)

2.第一个时钟信号上升沿传送存储数据的最高(有效)位(MSB)Gn至数据信号输出线上。

3.时钟信号处于下降沿(信号处于稳定状态),控制器从数据信号输出线上获得所需的电平值,单稳(态)电路再次激活。

4.随着一个个脉冲上升沿的到来,Gnx1、Gnx2…….逐一输出,最后位G1传输完毕,数据线跳至最低有效位(LSB)传输数据信号。而在下降沿数据信号传送给控制器。

5.在时钟脉冲的末端,控制器获得最低(有效)位(LSB)的电平值,时钟脉冲停止,并且单稳(态)不再激活。

6.一旦单稳(态)时间(Tm)消失,数据信号转向一个逻辑高电平并且单稳(态)电路不工作。

上一篇:萃取原理? 下一篇:千斤顶工作原理?

Copyright © 2024 温变仪器 滇ICP备2024020316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