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仪器原理

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时间:2024-09-08 01:30|来源:未知|作者:温变仪器|点击:0次

一、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柱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利用色谱柱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作为检测器逐一检测各组分含量、这种组合应用需要知道各组分的紫外光谱图、以确定分光光度计波长!需要分光光度计具有自动调整波长功能!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优缺点?

优点:有一定专属性,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缺点:准确度不高。

在实际测量中,采用在另一等同的吸收池中放入溶剂与被分析溶液的透射强度进行比较,即:A = lg( I溶剂/ I溶液) ≈ lg ( I 0/ I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A总λ= A1λ+ A2λ+ …Anλ比尔定律应用的局限性:只适用于稀溶液、化学偏离、仪器偏离。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糖度?

有关蔗糖含量的测定法有很多,如旋光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等。旋光法测量准确性较差;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测量过程较复杂;文献报道的分光光度法,是在蔗糖的溶液中加入显色剂间苯二酚或2,4,6-三硝基酚,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并测其吸光度,文献报道的分光光度法,用酶水解蔗糖,加入4-氨替吡啉苯酚显色,再测吸光度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象?

理论上,只要经过化学反应处理后,能形成稳定颜色的化合物都是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的。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确定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溶液不会产生混浊或沉淀才可以使用分光光度法。

很多金属离子与特定的络合剂发生络合反应后,会形成特定的颜色。一些有机物经过氧化,也会产生特定的颜色。此时是可以使用分光光度法来测量其浓度的。

五、紫外吸收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光的照射下待测样品内部的电子跃迁,电子跃迁类型有:

(1)σ→σ* 跃迁 指处于成键轨道上的σ电子吸收光子后被激发跃迁到σ*反键轨道

(2)n→σ* 跃迁 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

(3)π→π* 跃迁 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能量后跃迁到π*反键轨道。

(4)n→π* 跃迁 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

六、紫外杀菌原理?

紫外线杀菌就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破坏及改变微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结构,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达到杀菌的目的。

真正具有杀菌作用的是UVC紫外线,因为C波段紫外线很易被生物体的DNA吸收,尤以253.7nm左右的紫外线最佳。

七、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符号含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根据被测量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波段范围(180~780纳米)单色辐射的吸收或反射强度来进行物质的定量、定性或结构分析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结合较牢固的σ电子需要吸收较高能量的辐射才能激发,吸收峰出现在真空紫外区;结合较为松散的π电子用较低能量的长波即可激发;而双键共轭则大大降低吸收辐射的能量,吸收峰出现在紫外区甚至可见区。

如甲烷分子只含σ键,产生σ→σ*跃迁,最大吸收波长在125纳米;乙烯双键上的π电子产生π→π*跃迁,最大吸收波长为185纳米。己三烯的π电子离域,π→π*跃迁能量降低,最大吸收波长为258纳米。由此,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进行定性或结构分析。

八、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溶液浓度?

1、280nm的光吸收法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标准蛋白质溶液配制的浓度为1.0 mg/mL。常用的标准蛋白质为牛血清清蛋白(BSA)。

2、280 nm和260 nm的吸收差法核酸对紫外光有很强的吸收,在280 nm处的吸收比蛋白质强10倍(每克),但核酸在260 nm处的吸收更强,其吸收高峰在260 nm附近。核酸260 nm处的消光系数是280 nm处的2倍;而蛋白质则相反,其280 nm的紫外吸收值大于260 nm的吸收值。

3、215 nm与225 nm的吸收差法蛋白质的稀溶液由于含量低而不能使用280 nm的光吸收测定时,可用215nm与225 nm吸收值之差,通过标准曲线法来测定蛋白质稀溶液的浓度。

4、肽键测定法蛋白质溶液在238 nm处的光吸收的强弱,与肽键的多少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标准蛋白质溶液配制一系列50~500 mg/mL已知浓度的5.0 mL蛋白质溶液,测定238 nm的光吸收值A238,以A238为纵坐标,蛋白质含量为横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未知样品的浓度即可由标准曲线求得。扩展资料: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光谱法(spectrometry)是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光谱法可分为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散射光谱法;或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或分为能级谱,电子、振动、转动光谱,电子自旋及核自旋谱等。分光光度法是光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九、分光光度法原理?

分光光度法的实验原理是物质与光作用,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有色物质的颜色是该物质与光作用产生的。即有色溶液所呈现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所致。

  由于不同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具有特征结构的结构集团,存在选择吸收特性的最大实收波长,形成最大吸收峰,而产生特有的吸收光谱。即使是相同的物质由于其含量不同,对光的吸收程度也不同。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所特有的吸收光谱来鉴别物质的存在(定性分析),或利用物质对一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测定物质含量(定量分析)。

十、什么叫差示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中,样品中被测组分浓度过大或浓度过小(吸光度过高或过低)时,测量误差均较大。

为克服这种缺点而改用浓度比样品稍低或稍高的标准溶液代替空白试剂来调节仪器的100%透光率(对浓溶液)或0%透光率(对稀溶液)以提高分光光度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的方法,称为差示分光光度法。

Copyright © 2024 温变仪器 滇ICP备2024020316号-40